close

  法制晚報訊(首席記者郭媛丹)據新華社上午電,今天上午,我支票貼現國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艦首次靠泊三亞某軍港。遼寧艦將在這裡進行補給後開展相關試驗和訓練。
  昨天,國防部舉行例行記者會,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楊宇軍就中國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軍隊體制編製改革房屋出租、航母航行訓練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就在10月31日的國防部例會上,楊宇軍在回應日本的一系列動作時,口頭警告日本“好戰必亡”,昨天,楊宇軍針對近期熱點再度回應,“日方根本無權對室內設計中國設立東海防空識別區說三道四”。
  在即將永慶房屋過去的11月份,我國軍方身影頻頻亮相,媒體多次以“首次”進行報道。
  中國空軍首次巡航東海防空識別區,並保持常西裝態化巡邏;航母編隊首次亮相;隱身無人攻擊機“利劍”首飛;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首次赴海外參與人道主義救援;我國首次派出實兵到美國參演。
  軍事專家對《法制晚報》記者表示,軍方正在通過行動展示軍隊有能力保護國家利益。
  國防部態度
  24小時作回應 發言人很忙
  過去的一周,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很忙。這也是自國防部新聞事務局成立以後,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最密集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的一周。
  11月23日,發言人就我國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發佈聲明。
  23日晚和24日晚,中國軍方分別對美日提出嚴正交涉,隨後25日凌晨,發言人分別駁斥了美日對中國劃定東海防空識別區的立場。
  26日中午,美軍轟炸機進入我東海防空識別區。
  27日中午,國防部發言人就公佈了美軍飛機行動的具體信息:“26日11時至13時22分沿我東海防空識別區東部邊緣南北方嚮往返飛行,位於釣魚島以東約200公里活動。”這背後展示的是中方對於進入東海防空識別區的各國航空器的情況是全面掌握的。
  28日下午,國防部舉行記者會,發言人再度就東海防空識別區等熱點問題進行逐一回應。
  針對重大事件的回應,發言人都是授權發佈,在24小時期限內作回應非常罕見。
  相比較“強烈不滿”,“嚴正抗議”等措辭,中國民眾更喜歡接地氣的表達方式。
  “如果說要撤回的話,那麼我們就請日方先撤回自己的防空識別區,中方可在44年以後再作考慮。”這是昨天下午,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楊宇軍在回應日本要我國撤防空識別區時的答覆,被作為新聞標題推薦,在微博上也人氣很高,轉發將近4000餘次。
  評論中有知名軍事專家說,“確實是硬了,越來越硬了!因為我們強了,越來越強了!強硬,
  本月“首次”
  1
  中國空軍首次巡邏東海防空識別區
  實力用行動來體現是最有力的。23日上午,中國空軍進行了首次空中巡邏。中國空軍出動兩架大型偵察機執行空中巡邏任務。同時,出動了預警機和多型戰鬥機,實施支援掩護和指揮保障。
  昨天晚上,中國空軍宣佈當天組織一架空警-2000預警機和數架蘇-30、殲-11等主戰飛機,在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執行空中巡邏任務。這也是23日以來空軍所公佈的第二次巡邏行動。
  未來,空軍將在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進行常態化空中巡邏,加強對防空識別區內空中目標的監控,履行空軍使命任務。
  國防大學教授公方彬接受《法制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軍隊要確保國家利益,必須具備一定的能力,現在這方面能力加強了。“我們不是示強,只是表示中國人正在有能力保護國家利益。”
  除了具備一定的實力,還需要足夠的重視程度。公方彬進一步解釋,以往我們只重視陸地邊界,經過觀念發展,逐步意識到海洋權益的重要性,然後是空中,現在只是“補上了一課”。
  針對法晚記者提出的“我國東海防空識別區與日本防空識別區有部分重合的地方,當空軍開始常態化巡邏之後是否會增加兩國擦槍走火的可能性?”的問題。中國軍方保持了溫和態度。楊宇軍在昨天的國防部例行發佈會上說,“中日兩國隔海相望,東海獨特的地理環境使兩國防空識別區不可避免地發生重疊。我們認為,在防空識別區重疊的空域內,雙方應加強溝通,共同維護飛行安全。”
  2
  航母編隊首次亮相赴南海
  當空軍在天上大展實力的時候,中國的首支航母編隊亮相了。11月26日,在沈陽艦、石家莊艦兩條驅逐艦和煙臺艦、濰坊艦兩條護衛艦的伴隨下,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赴南海進行遠海訓練。
  在昨天國防部的例行記者會上,楊宇軍多次強調希望各方不要過度解讀。他說,“遼寧艦編隊此次航行和訓練活動是根據計劃作出的正常安排,不針對任何國家和地區,也和當前地區局勢沒有關係。”
  央視以“中國航母編隊南海首訓凸顯海軍實力”為題進行報道,並稱,中國航母編隊南海首訓是戰鬥力和威懾力提高的標誌,中國海軍戰略正從近海防禦向遠洋防禦轉變。
  昨天的記者會上,楊宇軍在回答《法制晚報》記者關於遼寧艦將在何時赴西太平洋訓練的問題時稱,“航母今後要到哪個海域執行什麼樣的任務,要根據試驗和訓練有關任務要求而確定。”
  今年以來,除了遼寧艦在試驗和訓練中取得一系列進展之外。根據公開官方報道,《法制晚報》記者統計發現,有將近30艘各型艦艇入列,被媒體形容為“下餃子”的速度。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甚至預言,預估到2020年,中國在西太平洋不但擁有規模最大的潛艇部隊,也擁有最龐大的作戰艦隊,併進一步分析認為,中國會打破地區平衡。
  對此,楊宇軍昨天回應,“外界的一些擔憂是多慮了。”他說,“ 隨著科學技術進步,中國軍隊不斷發展和更新武器裝備,是非常正常的,這也是世界各國軍隊現代化建設的通行做法。”
  3
  “利劍”無人作戰攻擊機首飛
  11月21日13時許,國產隱形無人作戰攻擊機“利劍”在西南某試飛中心成功完成首飛。
  “值得歡呼一下”。在央視的專題片中,國防大學副教授房兵如此形容對“利劍”首飛的心情。
  房兵的理由是,“利劍”具備隱形、攻擊型、大個頭的特點,這意味著中國無人機的發展已經從之前的輔助裝備過渡到了現在、未來的主戰裝備。不管是空軍還是海軍航空兵,未來的一種遠程、精確、特別是隱形的突防能力和打擊能力是一個非常大的提高。
  軍事專家宋曉軍還預測,當大量的無人機可以覆蓋比較廣闊的疆域,或者在邊境地區形成具有一定打擊能力、威脅能力的空中力量的時候,部隊編製人員可以大幅度地減少,有利於軍隊改革。
  對於中國新式裝備的發展,楊宇軍強調,中國堅定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一貫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中國發展武器裝備是為了維護自身的領土主權,為了維護國家安全,絕不針對任何國家,也不會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
  公方彬表示,中國軍力走向強大,是中國維護國家安全的需要,同時也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需要,既然早先有人提出中國必須承擔更多國際義務,包括軍事領域的承擔。如此也便提醒各方,不能既要中國承擔責任,又不允許發展提高擔當能力的相應的軍力。
  4
  “和平方舟”號醫院船首次參與國際救援
  展示國家實力的還有“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參與國際救援,這也是中國海軍歷史上的首次。
  楊宇軍昨天介紹,自2002年以來,中國軍隊已經執行了38次國際緊急人道主義援助任務,向27個受災國提供了總價值約為13億元人民幣的救援物資。
  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張軍社大校向法晚記者表示,這有利於扭轉國際社會對於中國軍隊的看法。
  公方彬也同意這種看法。不過他同時表示,我國軍隊目前介入世界的範疇還過小,沒有造成足夠的國際影響力。公方彬認為,中國軍隊不像西方國家的軍隊一樣擅長表達,中國軍隊這種情況需要改變,要學會走向世界,適應世界交往。
  “我們愛好和平,這是需要表達出來的。”公方彬說。
  這種情況正在逐步改善,中國開始致力於參與多邊或雙邊活動。
  11月12日到14日,中美兩軍在美國夏威夷舉行首次人道主義救援減災聯合實兵演練。這是中國軍隊首次派出實兵到美國本土舉行演習。
  據楊宇軍介紹,今年一共舉行了17場多邊和雙邊中外軍隊聯演聯訓。這些聯演聯訓涵蓋了陸海空各個軍種,涉及反恐、反海盜、人道主義救援、空降作戰、特種作戰等諸多課目。
  本版文/首席記者郭媛丹  (原標題:遼寧艦今首靠泊三亞軍港 我軍本月展開多個“首次”行動 國防部發言人昨回應熱點 軍事專家:軍方證明有能力保護國家利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l64qlztv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